根據新的芬蘭報告,藝術專業人士的藝術教育主要針對有才華的人,并為那些積極尋求人才的人提供藝術服務。
“在藝術中,正常人的理想是指一個人有良好的感官,完全適合藝術活動的體型,以及極其精確的精細運動技能。不符合這個理想的人被視為無能或無能,因此不值得參與藝術或藝術教育,”研究人員寫道。
因此,各種人群,例如殘疾人、老年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以及身體或感官未達到能者理想的人,往往被排除在藝術和藝術教育服務之外。
當前的資助決定強調藝術的新穎價值和好處
芬蘭是北歐福利國家,為藝術和藝術教育等提供慷慨的公共資金。然而,當前的籌資體系也是造成不平等的機制之一。
“我們的資助系統強調藝術的獨特性和新穎性,以及該領域傳遞藝術傳統的方式。該系統目前的結構沒有對可訪問性和民主給予足夠的重視,”報告指出。
在藝術領域之外,越來越普遍地基于該領域帶來的直接經濟或社會利益來尊重藝術,而這些利益通常被用作資金分配的基礎。研究人員擔心,如果與經濟或其他社會利益的聯系不明確,藝術就有無法獲得新資金的風險。
無需部門界限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并改善由政府資助的藝術和藝術教育服務,該報告描述了在 ArtsEqual 研究項目過程中開發的眾多解決方案。
根據該報告,目前被排除在藝術領域之外的群體可以通過降低參與門檻——例如最直接的措施可能是交通服務——或邀請居民參與規劃和開發來歡迎他們探索這個領域。他們市政府的藝術活動。
研究人員還發現,嘗試摒棄每個部門只有自己有限的義務要履行的僵化觀念很重要。事實上,藝術服務應該作為養老服務、失業服務、教區活動和醫療保健機構的一部分進行整合。
報告還指出,負責提供藝術活動的機構不應簡單地等待社區和藝術愛好者找到通往藝術的道路,相反,藝術和藝術教育領域的專業人士可以積極接觸人們并去到活動目標群體已經存在的地方。
該報告還概述了藝術的四種不同的未來情景。它提出了以下現象作為可能塑造未來的一些趨勢,以及社會對藝術的態度:市場整合的新自由主義要求,新民族主義的興起,一個越來越具有社會意識的社會,以及社會投資于福祉。
一百名研究人員的共同努力
“ArtsEqual:平等是藝術和藝術教育服務的未來之路”報告由 Leena Ilmola-Sheppard、Pauli Rautiainen、Heidi Westerlund、Kai Lehikoinen、Sari Karttunen、Marja-Leena Juntunen 和 Eeva Anttila 撰寫。
該報告于 10 月發布,對芬蘭最大的藝術研究項目的研究結果進行了分析。
由赫爾辛基藝術大學 (Uniarts Helsinki) 協調的 ArtsEqual 項目(2015-2021)研究了如果將藝術理解為一項公共服務,它將如何在 2020 年代促進芬蘭的社會平等和福祉。該項目由芬蘭科學院戰略研究委員會資助。
ArtsEqual 研究聯盟由五所大學和研究機構組成。Uniarts Helsinki(協調員)、Cupore 文化政策研究基金會(Cupore 文化政策研究中心)、Lappeenranta-Lahti 理工大學 (LUT)、圖爾庫大學和芬蘭職業健康研究所。
當研究首次啟動時,30 多名研究人員開始研究與藝術和平等相關的問題。到 2021 年春季,該項目已涉及近百名研究人員、藝術家和博士生。
版權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